位於金城鎮的歐厝聚落,同樣保留下閩南傳統建築群,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莫過於金門第一幢洋樓「歐陽鐘遠洋樓」,這座位於歐厝50號,華洋混和型的洋樓,不僅是金門的首座洋樓,更為低調樸實的歐厝聚落增添了光彩,成為這片歷史建築群中的醒目地標,象徵著歐陽家族的興盛與過往輝煌。

「歐陽鐘遠洋樓」歷史與介紹
歐陽鐘遠洋樓主人歐陽鐘遠,是首位在馬來西亞龍引扎根的華人,濱海的歐厝聚落以海維生,歐陽鐘遠先生一開始到馬來西洋同樣從事漁務工作,由於與當地的居民相處融洽,他開始利用漁船來往新加坡與龍引之間,從事貨物運輸,將日常用品和土特產帶往兩地銷售,不僅如此,他還善用「奎籠」這種高效率的捕魚工具,將捕獲的魚製成鹹魚銷往新加坡,穩定的漁業收入成為他致富的基礎。

當年許多下南洋的金門人,賺了錢就回故鄉起大厝、蓋洋樓,歐陽鐘遠先生也不例外。歐陽鐘遠洋樓於1916年動工,歷經約2年時間完工。是歐厝聚落的第一棟洋樓,俗稱「歐厝大樓」,更是金門首座出現的洋樓,象徵著他對故鄉的貢獻與歸屬感,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。

兩層樓高的「歐陽鐘遠洋樓」設計獨特,採用了五腳基洋樓的單邊外廊結構,也就是說,無論是一樓還是二樓,都有騎樓的設計,保持建築的開放感與通風效果。


與其他洋樓不同的是,這棟建築的背面反而是正面,朝外的那面看起來像是堡壘,具有假脊式山牆,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人字形山牆上的「獅子銜寶鏡」和「雙面旗」,這些圖案是早期華僑建築中的特有裝飾,象徵了當時華僑對中華民國革命的支持。


對外門面設計相對低調,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防禦,由於歐厝聚落位於沿海,常受到戰火波及,外觀醒目的洋樓容易吸引盜匪的注意,與一般洋樓將五腳氣外廊朝向外不同,歐陽鍾遠選擇將其面向聚落內部。


此外,洋樓周圍設有高牆和石柵式隘門,與其他二落大厝、六路大厝及疊樓等5棟建築共同組成一個獨立區域,整體由花崗岩圍牆環繞,唯一的出入口由隘門掌控。

這樣的布局不僅增強了建築群的安全性,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,是僅次於山后十八間的集合式住宅群。

當敵人來襲時,只要關上隘門,整個聚落就變成了一個天然的防禦堡壘,顯示出當地居民在面對戰亂時的生存智慧。

「歐陽鐘遠洋樓」過去與現在
1945年,歐厝創立了「私立金獅小學」,並借用這座洋樓作為上課場地。隨著國軍進駐金門,學校更名為「公立歐厝國民學校」。1957年,學校與「金山中心國校」合併並遷至珠山聚落後,這棟洋樓轉而作為商店使用,並稱為「順天商店」,成為當時阿兵哥的雜貨店。

2008年,洋樓的使用管理權轉交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,負責修復工作,使這座歷史建築得以保存。到了2017年底,這棟古洋樓曾以咖啡館形式迎賓待客,現今則成為專供拍攝寫真的場地,預約制營運,已不對外開放。

當年「順天洋樓-自然茶 咖啡」開幕時,在古洋樓裡喝咖啡的賣點,吸引了許多遊客專程前來體驗,成為當時備受矚目的話題之一。


那時洋樓的經營者,與現今順天旅店的老闆是同一位,因此我們也有幸以住客身份,記錄下這棟洋樓內部的原貌,保留了那段獨特時光的記憶。


古洋樓的氛圍感很棒,閩南建築特徵的雕花木門和人字山牆裝飾,搭配色彩鮮明、現代感十足的拼接沙發,呈現出一種巧妙融合的對比感。


從二樓的騎樓俯瞰,順天旅店映入眼簾,這棟建築展現出典型的閩式風格,擁有燕尾翹脊的屋頂和紅磚牆,凸顯了閩南建築的特色。


從這個視角,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聚落中歷史悠久的隘門,這道隘門過去曾是防禦外敵的重要設施,如今成為重要的歷史古蹟,見證了歐厝聚落的歲月變遷。

延伸閱讀
金城鎮景點、美食、住宿
金門版「摩西分海」建功嶼,必看亮點整理!抓準每天2個黃金時段

翟山坑道,金門最具代表性地下坑道,探索花崗岩打造的地下堡壘

「後浦16藝文特區」閩式酒館超chill!後浦老街一日遊,清末中藥行買最純胡椒粉

樸食 À table推出金門特有「孔雀料理」菜單!在地食材變身「新義法料理」

金城水頭聚落住一晚,推薦「歇會兒」閩式古厝!吃金門特色buffet早餐!

追蹤Woment社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