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種高粱,不得已而為之
金門因四周無高山屏障、風力強勁,冬季乾冷、春季多霧,島上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主,不宜耕作,因此種植以耐旱性強的雜糧如高粱為主。
金門高粱契作面積約1900-2000公頃,每年秋末冬初,黃澄澄的高粱田高聳結穗,是金門給旅客的黃金印象。加上純淨空氣及金門特有花崗岩層中,富含有機物和稀有礦物質的寶月神泉,特別甘甜的高粱酒水源,並承襲古老釀造技術,結合經驗及現代設備,金門高粱酒清澈透明、質地純淨、芳香濃郁,口感香醇、順口、不辛辣,有「醉不上頭」一說。
(!警語:禁止酒駕、未滿18歲禁止飲酒!)
金門養牛,是為了解決問題
除了高粱酒,大量飼養金門牛跟高粱也有很密切的關係。過去金門養牛是「乳牛為主,肉牛為輔」,直到後來國民經濟力提升,高粱酒及牛肉的需求越來越高。大量釀高粱產生的酒糟,漸漸超出金門所能消化的食品廢棄物量。而酒糟正好是牛隻最佳飼料之一,當時的縣政府和農委會就推出酒糟養牛計畫。
許多人以為金門牛就是黃牛,但其實台灣黃牛過去隨著先民從大陸來台,隨著時代演進、雜交繁殖,現今台灣的純種黃雜牛數量十分稀少。金門縣政府民國100年底,從澳洲引進布拉曼及安格斯種牛,並於民國101年生出第一批布拉安格斯牛。
不論是什麼品種,放牧於金門純淨無污染環境,以營養價值高的酒糟飼料及豐美牧草餵養長大的金門牛,多了股酒糟香氣,搭配新鮮手沖溫體牛吃法,已經成為金門旅遊的一大特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