廟口周邊自古以來是在地特色美食小吃集散地,除了知名基隆廟口夜市,新竹都城隍廟前美食聚集,堪稱「新竹之胃」,規劃新竹美食一日遊,繞著城隍廟吃就對了! 喝一碗在地人口中的「神之雞湯」,暖心暖胃還能抵抗「九降風」的冷冽。百年老店「西市汕頭館」號稱沙茶醬始祖,汕頭湯頭濃郁鮮甜。「肉圓、米粉、貢丸湯」,紅遍全台的新竹三寶,就到新竹吃最道地的吧!
這回我們請新竹在地人帶路,先來去喝一碗傳說中的「神之雞湯」。
「翁記滷肉飯」喝神之雞湯
百年老字號「翁記滷肉飯」原本是位在都城隍廟前的攤位,只在凌晨4點到7點營業,除了魯肉飯,也會販售多款燉品,濃郁的湯頭讓饕客一喝上癮,成為在地人氣深夜食堂。
現在已移至都城隍廟附近的牛埔路,不僅有店面,營業時間也拉長至整天,享受美食不用再起早貪黑。
除了香菇雞、金針雞、人蔘雞等各式湯頭的雞湯選擇,也有苦瓜排骨、當歸鴨等不同肉類湯品,鴨腿燉的也很軟嫩,肉質細緻多汁。
新竹人的牛肉火鍋「西市汕頭館」
都城隍廟旁的小巷子裡,毫不起眼的這間「西市汕頭館」,可是大名鼎鼎的新竹在地人氣火鍋店。
西市汕頭館以其新鮮溫體牛肉和手工炒製的正宗汕頭沙茶聞名,非常值得嘗試。不吃牛肉的,這裡也有提供豬肉選項。
標榜使用花生、芝麻、南薑、開陽及超過50種中藥和香料精製而成的純天然沙茶醬,作為鍋底主調味,再加上番茄等蔬菜,調製這鍋濃厚又回甘的湯頭。
鍋底半筋半肉的牛肉塊,吃起來肉香十足、嚼勁十足。
搭配以58種中藥搭配香料炒製而成的濃厚沙茶醬,明顯的花生香氣很對味!細細咀嚼可以感覺些許的辣度更提味,剛剛好的鹹度還能感受一絲回甜。
現點現切的溫體牛在鍋裡涮3秒,保留肉質彈性,吃起來香滑不膩。
手工牛肉丸也是必點項目,肉汁飽滿、肉味濃郁,我們還點了鱈魚丸,彈性十足,都蠻推薦的。
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「周家燒麻糬」
在地傳承已經3代的「周家燒麻糬」,現煮麻糬白白嫩嫩好療癒。
芝麻還是花生內餡,如果也讓你選擇困難,直接買隱藏版包餡綜合版,兩種各一顆,再撒上香氣十足的花生粉,維持好心情的午後,就靠銅板價甜食!
最後不免俗地,還是要嚐嚐新竹三寶,肉圓、米粉、貢丸湯,不過這3樣經典新竹小吃的由來及特色,你知道嗎?跟著在地人邊吃邊了解吧!
新竹米粉、炊粉,差別在哪裡?
廣受歡迎的「新竹米粉」不僅限於一種型態,根據製作方法的不同,老新竹人通常會把它分為「水粉」和「炊粉」。傳統上所稱的「米粉」,是用水汆燙後再經日曬,體積較粗、不易斷裂,也就是「粗米粉」。
為人熟知的「新竹米粉」,其實是隨後發展出的,用蒸的方式使其熟透,再經過日曬製成,屬於較細的「炊粉」,俗稱「幼米粉」或「細米粉」。
不論採用何種製程,新竹米粉製作中必不可少的是「日曬」,這也是新竹米粉美味的關鍵因素。有「風城」之稱的新竹,其強勁且乾燥的九降風,讓米粉在曝曬過程中迅速風乾,讓新竹米粉的口感,更加彈牙有勁。
是摃丸,不是新竹貢丸!
「摃」與「貢」都是動詞,「摃」表示用棍棒打撞或敲,而「貢」則意味著奉獻。
新竹丸子在製作過程中,需用棍子用力敲打豬肉直至其變得細軟且具彈性,而非敬獻的丸子,因此近幾年,才會將其正名為「新竹摃丸」。
新竹肉圓蒸的、炸的都好吃,重點是「這味」
一顆小小的肉圓,從外皮、內餡到醬料都可以是好吃的關鍵,而新竹肉圓最大的特色,那得是紅酒糟肉內餡,再淋上紅色的甜辣醬。
蒸的、炸的,都各有一套說法,但紅糟肉是不變的真理,紅通通的一碗就是新竹人最熟悉的好味道。
當然除了以上,像是廟口鴨香飯、阿桂羊牛雜、金連滷肉飯,以及近年來爆紅的西大發城隍包,都是在Google擁有破千好評的在地人氣小吃。別再說新竹市美食沙漠啦!找一天空著肚子來走走城隍廟,擲筊杯問問城隍爺今天吃哪幾攤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