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WOMENT女孩,吃美食、訪景點、挖掘在地的好故事

東北角深度旅遊,台灣「海女文化」初體驗,超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,順遊「卯澳漁港」欣賞百年石頭屋

14821

東北角海岸線湛藍美景俯拾即是,除了拍照打卡的景點秘境,這次我們來趟東北角深度旅遊,在「貓村」馬崗漁村品嚐澎湃海鮮料理後,跟隨「海女」腳步下海挖寶!此外,我們也跟著在地導覽員來到「卯澳漁港」,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古老小漁村,除了有間罕見的兩層樓式石頭屋。漁村的精神信仰「利洋宮」,是全台灣唯一一間供奉提籃觀音的寺廟。

午後時分趁著海水退潮,我們在「海女」麗華阿姨帶領下來到馬崗海邊,準備開始今天的「海女體驗」。

台灣也有「海女體驗」,就在東北角!

「海女」是日本對於潛水採集海產的女性從業者的稱呼。而台灣的海女文化,也大約從日治時期開始,因為日本稱石花菜為「天草」,來到台灣進行石花菜採集時,也將下潛採集的部分技術教給臺灣人。

缺乏工作機會的東北角,居民靠海維生,當年許多人跟麗華阿姨一樣,從小就跟著爸媽下海,採石花菜、珊瑚草、海膽等。

雖然不用出海乘風破浪,但「海女」在礁岩之間同樣得與海搏鬥!在海邊工作,一定要會看浪頭,什麼時候該撤、什麼時候該躲,千萬不能背對海浪「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浪打來,就會被沖入海裡。」麗華阿姨說。

縱使工作充滿挑戰,他們的裝備卻很簡單,穿上一雙防滑的草鞋,畚箕採紫菜、網子裝石花菜、蚵刀用來挖石蚵,還有白色手套,這些就是他們討海工具。

除了在潮間帶採食,他們也會在沒有潛水裝備的情況下,僅僅戴上自製面罩、塑膠泳鏡,倚靠一口氣的空氣量,潛入3~5公尺深的海水中採補海產。然而,隨著時代環境的變遷與漁村人口外移,台灣海女文化跟著這群海女從興盛到逐漸沒落。

為了推廣這個被忽視的非物質文化資產,在地文化協會也與僅存的珍貴海女合作,設計親海體驗。

幾乎一輩子與海搏鬥的海女,就算走在佈滿海草的岩石上,身手依然很矯健,麗華阿姨一邊帶領我們找好料,一邊叮嚀我們別走在她前面。

在安全的前提下,我們也體驗了在海裡掏寶的樂趣。除了各式各樣的海菜,海膽、海蔘,甚至還有日料餐廳高檔食材「海葡萄」!

持續在海蝕平台上探索,還發現了海星、海兔等奇珍異寶,要不是潮汐變化的太快,我們還捨不得離開呢!

回程時麗華阿姨還順手挖了幾個鮮蚵給我們品嚐,現挖蚵仔吃起來甘甜,還有海水天然調味,非常特別的經驗!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,海女有專業器具挖鮮蚵,千萬別隨意拿石頭敲打喔!

麗華阿姨也與我們分享,用海邊採集的石花菜做成的石花凍飲,微甜沁涼的口感很適合這炎熱的午後,接著就往「卯澳漁港」去吧!

「卯澳漁港」特色景點,提籃觀音廟、石頭屋

來到卯澳漁村,馬上映入眼簾的是在地精神支柱「利洋宮」,這是全台灣唯一供奉提籃觀音的寺廟。

提籃觀音相傳是漁民在海上作業發現的漂流神像,因此將祂迎回奉祀,這尊觀音最特別的是手提魚籃,與一般觀音茹素的形象大不同,又正好來到漁村,保佑漁民每次出海豐收滿滿。

石頭屋也是這裡的另一個特色,由於東北角海風吹蝕鋼筋容易生鏽,因此先民發展出石頭屋這種適地性建築。

在「卯澳漁港」及馬崗漁村都能看到用石頭堆砌的房子,砌法可以分為平行砌、人字砌、亂石砌等工法。

石頭來源多半是從海邊撿來的就地取材,但偶爾也會看到像下面這種,看起來相對方整的「壓艙石」。壓艙石最初是因泉州人渡海來臺,空船怕船身太輕容易翻覆,因此會在下頭的船艙放石頭壓著。從石頭屋的砌法以及使用的石頭,也都透露出屋主的財力象徵。

其中最有名的「吳家樓仔厝」,除了可見三種不同的砌法並存,也是少數兩層樓的石頭屋。

吳家樓仔厝除了曾為宅第、製鰹魚櫛等空間,根據《貢寮鄉志》與口述訪談,也曾先後經歷為撞球場、茶室、碾米廠,大戶人家當時為了防範山賊海盗,牆壁四周還設置了8個銃孔。

如今雖然因年久失修、外觀斑駁不堪,卻仍能感受當年的氣派風華,而吳家樓仔厝也代表著卯澳漁業的極盛時期。

深入探訪擁有百年歷史的卯澳漁村,就算斑駁廢墟也是一種滄桑美,這些充滿故事的小角落竟然特別好拍!小漁村裡也有不少特色小店,有機會來走走吧!

延伸閱讀:

貢寮景點美食一日遊,極東漁村「馬崗」吃在地媽媽「海鮮麵」及私房料理!

猴硐新景點推薦「瑞三整煤廠」,走進礦村認識礦工日常

瑞芳猴硐一日遊,除了貓村,穿越猴硐舊隧道,另一端有露營風「猴硐遊客中心」

百年三貂嶺隧道美爆,「鏡面水池」絕美倒影超好拍!

深澳鐵道自行車「夏季限定」夜光版,每年必朝聖!

貢寮海線輕旅行,跟著專家走!深入九孔鮑養殖基地,品嚐內行人「炙燒九孔」

【深澳一日遊】午後出海船遊秘境、吃現撈海鮮米粉湯、夜騎鐵道自行車,再去體驗夜釣的樂趣!